下送风空调方案和靠近热源送风管方案对比
2025-04-14 13:39:45 来源: 评论: 点击:
随着新一轮AI带动下的其实也自建需求,很多科研机构、学校、企业都有相关的计划建设一个满血的deepseek智能体用于提升自身能力,往往会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:现有机房设施不具备上架AI业务基础计算设施的条件,
随着新一轮AI带动下的其实也自建需求,很多科研机构、学校、企业都有相关的计划建设一个满血的deepseek智能体用于提升自身能力,往往会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:”
现有机房设施不具备上架AI业务基础计算设施的条件,制冷不达标。
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热力学仿真验证,试图用更直观的方式告诉大家解决这一需求的建议。
两种送风方案
方案2、下送风上回风空调,通过地板下静压箱和维护封闭,将冷量集中通过下送风地板出风口输送至机柜区域,同样回风口隔离。

方案1的围护


很明显的冷热空气温度场互相隔离,冷量均在机柜前方被吸收入机柜内。
在这个状态下,机柜的前门进风温度比较均匀分布,没有明显的热点。
接下来,我们看看方案2的分析
方案2的围护

方案2采用的是类似封闭冷通道+热通道气流隔离的方案,通过600mm的静压箱将冷量送至机柜前栅格地板。
和方案1在同一角度下,更直观的感受两种布局的特点:

在制冷功率和逻辑不变的情况下,我们看看方案2在仿真中有有什么表现,显示看看1米处的温度场

横向对比两种方案的通风口温度,可以看出下送风方案会存在一定的热点:
在机柜1.5处的温度场对比中,更加明显的可以看到下送风方案相对全压风管靠近热源送风的对比
通过这张对比,科技看到在机柜部署和热功耗不变的条件下,靠近热源送风加封闭通道,能尽可能的利用到更多的制冷量,不管哪个截面都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。可以看看动态气流组织对比。
地板下送风方案,更多的冷量保留在静压箱内,没有全量输出给机柜使用,同时,因为格栅地板通风率的关系,气流也不能100%经由格栅输送至冷通道内。而风管方案,则显著的改善冷量损失和输送问题。
可以看到,相比地板下方案,导风管方案只有空调风管内维持冷量压力,此时整个机柜进风口从0-2米范围内没有差异。对部署更有利。
结论
|
|
|
|
几乎没有任何限制,对静电地板高度要求200mm足够。
|
单柜功率和地板高度要求成正比,大部分改造场景难达到。至少保证600mm地板完成面。
|
|
因为靠近热源的送风压力较高,冷量能送入多种类型的设备,如服务器、数据交换机、存储交换机
|
对网络设备采用侧进侧出的设备不太友好,要求一定要是前进后出的标准服务器散热方式
|
|
对机房场地环境的地面、天花板、四周围护结构只要求平整、防火时限达标即可,不太必要进行特殊保温
|
地板下送风方案要对地面保温隔热,同时要做好防冷桥措施避免下层板面凝露
|
|
|
|
原创文章请转载注明出处 www.jifang369.com 欢迎您
相关热词搜索:站长联系方式18289282072
上一篇:仿真学习:空调送风时挡板能够提高冷量输送效率吗
下一篇:最后一页